在進行失效分析時,經常會對LED產品進行開封后觀察LED內部晶元狀態,這種方法可以非常直觀的觀測到晶元表面狀態,但是在開封過程中,由于LED產品本身原因,若是開封不當很容易損壞樣品,從而導致實驗結果達不到預期。
對此本文針對LED開封過程中的幾個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
1. 人為應力
在開封過程中夾取樣品的時候由于操作不當,夾取樣品的位置錯誤,令鑷子碰觸晶元表面,使得打線或晶元表面,晶元表面線路受到硬力,從而出現打線、晶元表面線路被壓扁或者斷裂,晶元表面破損等現象。(如圖所示)
針對此類問題:
在對LED產品進行開封過程中,盡量避免用鑷子直接伸入燒杯中夾取LED,這樣很容易造成LED表面受損,在取出LED樣品時應當先將燒杯內溶液倒入另一個空燒杯中后,再以工具慢慢撥出來,然后再用鑷子夾取LED兩端用去離子水進行沖洗。
2. 開封過程中溫度把握不當,或開封時間過長
對于LED產品進行開封時,若是溫度不當,或時間過長,很容易造成LED杯體碎裂融化,甚至銀膠融化導致晶元移動,打線斷裂等情況。
對此我們可以:降低溫度,勤觀察,找到合適的溫度點以及時間進行開封實驗。
3. 使用超聲波清洗方式
在樣品開蓋后依然發現晶元表面不清晰,有異物,并且不適合再用實驗溶液進行沖洗時,可以用超聲波清洗設備進行清洗,但在清洗過程中若直接將樣品置超聲波設備,可能會損壞晶元。
對此我們可以:取一個燒杯,倒入適量去離子水后,將開封過后的LED產品置入燒杯中,再將燒杯放入超聲波設備中進行清洗。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清洗過程中晶元碎裂。
4.總結
以上三點是在LED產品開封實驗過程中容易導致晶元損壞的情形,總而言之,在LED產品開封實驗過程中,我們應當針對實驗樣品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溫度,開封時間,并且在取放樣品時要時刻注意,保證晶元和打線的完整性,這樣才能達到LED開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