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管理體系文件應體現期間核查的內容,制定相應的計劃及作業指導書。期間核查作業指導書一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a)概述:原理性描述、技術依據(通常依據檢定規程、校準規程、儀器說明書和其他參考文件)等
b)核查項目:可根據技術依據選擇零點檢查、靈敏度、準確度、分辨率、測量重復性、標準曲線線性、儀器內置自校檢查、儀器說明書列明的其他技術指標。
c)范圍:所適用設備名稱,或核查指標相同而可用關鍵部件表征的儀器設備名稱,如配備紫外檢測器的液相色譜儀。
d)人員要求:依據ISO17025或者實驗室體系文件描述對實施核查人員、結果評價人員的要求。
e)環境要求:依據ISO17025和實驗室具體設備操作規程所描述的對溫度、相對濕度、電磁干擾、振功等環境要求。
f)測量標準:測星標準名稱、狀態、存放條件等
g)待核查設備狀態要求:外觀特征、通電狀態、顯示屏指示,依據具體設備特性。
h)核查步驟:描述具體指標的核查方法、所需數據量等。
i)記錄表格。
j)結果評價依據
K)結果處理方式
期間核查的適用情形
實驗室確定期間核查頻次,應考慮:
--儀器的穩定性:對于性能不夠穩定或實驗室對其性能穩定程度了解不夠的儀器設備,應在適當的時間安排期間核查。
--儀器沒備的校準周期及上次校準的結果:實驗室識別出校準周期較長的儀器設備或上次校準結果不是很理想的、鄰近失效期的儀器設備,應在適當的時間安排期問核查。
--儀器設備的使用狀況和頻次:在儀器設備易發生故障時期或排除故障后,下需要進行校準時,應考慮安排期間核查。當儀器設備使用頻次較高或波動、漂移較大時,應考慮安排期間核查。
--儀器設備的使用條件:使用過程中容易受損、數據易變或對數據存疑的儀器沒備;經常拆卸、搬運、攜帶到現場進行檢測校準的儀器設備;脫離實驗室直接控制后返回的儀器設備;第一次投入使用的設備,應在適當時考慮安排期間核查。
--儀器設備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人員的熟練程度不高時,引發儀器設備故障的概率就會升高,有時甚至會影響儀器沒備的穩定性,此時應考慮安排期間核查并縮小期間核查的間隔。
---儀器設備的使用環境:儀器設備的使用環境較為惡劣或使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時,會影響設備的使用狀況,應考慮安排期間核查。
需期間核查的儀器設備
直接出具檢測數據和對檢測結果有重大影響的儀器設備一般要進行期間核查,舉例如下:包括分析天平、烘箱、定量加樣/加液/濃縮裝置、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色譜質譜聯用儀、電感禍合等離子體質譜儀、電感藕合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密度儀、電位滴定儀、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變性高效液相色譜儀、微生物監測/鑒定系統、微型白功免疫分析儀、全自動微生物菌種計數系統、全自動病原菌檢測系統、梯度和熒光PCR儀、酶標儀等。
期間核查方法
可選擇技術依據中的一個或多個主要項目的對應方法進行期間核查。使用技術手段進行期間核查的其他方法還有:
--參加實驗室間比對。
--使用有證標準物質。
--與用同準確度等級的另一臺設備或幾臺設備的量值進行比較。
--對穩定的被測件的量值重新測定(即利用檢查標準進行期間核查)。
--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高等級的自校準。
期間核查人員
實施期間核查的人員應熟悉核查設備的狀態,包括檢定或校準周期、維修狀況、日常使用情況等,并具備數據分析處理能力。